我是母校的窗(第一辑:大学春秋2)

作者:招生就业处 时间:2006-12-23 点击数:

秦华

认准了就去干

 

  如果你愿意聆听的话,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他也能向你叙述出一段振奋的抑或是悲惋的深深打动你的经历来。

  我对美术的兴趣源于做油漆匠的父亲,我的童年是在随着父亲走街串户做活计中度过的。父亲总要在人家新漆的床上、柜子上画上喜鹊登梅、燕子牡丹之类的花鸟及有着茶馆或椰子树的风景(后来才知风景是取材于样板戏《沙家滨》与《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背景的),在我学龄前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些。另外,就是母亲早起晚睡的辛勤劳作。

    我是因为可以从一数到一百而进入小学的,我也是因为区里举行了一次绘画比赛在小学才获得了唯一一张奖状。而我所在的乡村中学也并没有落后到值得去宣传的地步,但艺术教育却始终不尽人意。我是在高三才决心去学美术的,许多关心我的老师都劝我放弃,只有我的班主任热心地为我找了一位美术老师。虽然那位老师只教了我近半个月,但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也永远怀念那些为了节省老师辅导时间而让同学把饭打好放在被子里的日子,我总是在晚自习的预备铃声里匆匆吃完温热的晚餐。

  出乎意料的,就在那一年,我被安师院艺术系录取了。那是高考后暑假里的一天,那位大鼻子的主任敲开了弥漫着我汗味的画室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正热情饱满地进行我卷土重来的工作。但得知需近二万元的委培学费,我的心情立即沉重起来,我的家庭也立刻陷入了困顿。

  到了学校后,班上偏偏有十几个人是统招的,我的专业水平与那些先前集训的同学相比更是相形见绌,我唯一对我所承受的一切的回应只有去画室了。那时每天都画通宵,专业慢慢地也就上去了。开了个很严肃的头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一开始便没有优越感。后来在学习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人本来就无所谓优越性,不过是自己抬高自己罢了。我在对待绘画专业上,除了大四最后一学期找工作外,几乎没有停过,那种创作之后的极度疲劳与极度兴奋的感觉是很难用比喻或通感来表达的。当然,我是十分欢迎双休日、节假日的,因为我可以有更自由与集中的时间去画画,而这时又最容易在别系找同学做模特。

  我不是班干,但我并不因此而放弃我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也从不认为我在任何事上做得比班干们差。我只拿过一次二等奖学金,但觉得自己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履行是尽力的,因而便问心无愧了。

    在 学习中,我觉得自己读书方面不够深入。有一次,一位同学考我:“什么是美学”,我说是“研究美的科学”,那位同学就笑话了。他没有恶意,但自己却很难过。这使我认识到,有许多课是美术系的学生应该学的,但学校没条件开,我们自己应当去补课,不读书是不可能当好美术教师的。

    当然,读书为我以后找工作帮了很大的忙。我在上海闵行区美经中学应聘时,校长对我说我并不是他们最想要的那种人才。一起应聘的有南京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还有二个是上海户口的。于是我三上上海,极力找机会表现自己,上了两堂高中美术欣赏课。校长说“讲得蛮好”,我不知道真是我课讲得“蛮好”还是被我缠得无奈。最后他答应和我签协议。正当我把协议寄到上海时,我们学校就搞了公开招聘,我思量再三,决定放弃上海。就在我通知上海已经寄回协议后两个小时不到,我爸爸从家里赶到安庆。当时我的压力很大,爸爸怕影响我忍住没说什么,但他脸上是一脸的遗憾、惋惜与担心。当我把他送上回去的车上时,他终于忍不住狠狠地批斗了我一番扬长而去。上海的条件是诱人的,而留校不成便是回家。但我认命了。

    有一句话叫“无情何必存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兴趣,去热爱它,认真学进去。那么,在别人眼里看你是劳累的、勤奋的,在你自己体会的就是快乐的、充实的。四年的生活过得很匆忙,还没来得及反省就已过去了,但我的确成为一名教师了,我衷心地感谢那些给我那么多帮助的老师们。我一想到他们就很感动,我努力了,但还差得太远。但我会尽我所学,以我无私的爱心对待我未来的学生们作为报答。

(秦 华 艺术系95级本科班学生)

 

 

时丹丹

相信自己

 

    走进大学那一年,我带着几分失意和委曲。对于一个在本科院校里的专科生来说,我的心情是很不平衡的,自卑和迷惘包围着我。就在这时,一位哲人的话给了我启迪:“如果上帝对你关上了一扇门,那么总会在另一个地方为你开一扇窗。”是的,失去的,我们永远无法挽回,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现在。我要用行动去充实每一分每一秒,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特长的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文秘专业的大学生,我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成为一名头脑清楚、感觉敏锐、专业扎实、博学多才的人。这就要求我不仅要学好文秘专业的知识,还要学好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学好知识,而且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高尚的人品和健全的人格。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荣获了一等奖学金,并成长为一名中共党员,毕业时又被评为“省双优生”。

    为 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积极发挥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多次参加了语言艺术类的比赛。1998年,我参加了有近四百名选手角逐的安徽省第五届普通话广播大赛,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安徽省赴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普通话大赛。遗憾的是,我只得了提名奖,而没有获得等级奖;1999年初,我又参加了“朵而女性新主持人”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经过预赛、初赛,有三十人从七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赛,我很幸运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最后只有十个人进入决赛,非常遗憾,我是第十二名。我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炫耀自己,只是想藉此谈谈这些比赛给我的启示:

    首先,要抓住机会,敢于实践。可能有不少同学都有痛失良机的经历,让机会从自己面前滑过去才知道痛苦。可能还有同学会说“我不行”,其实,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是行还是不行呢?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抓得住。成功的秘密在于随时抓住机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

    其次,比赛就是竞争,竞争就意味着优胜劣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也许有些同学会不以为然,认为现在成功还有很多人为因素的作用。我以前也有这种想法,正如大赛的一位评委老师说,所有入选的都会认为是公正的,而所有的落选的都认为是不公正的。但经过这些比赛,我的想法改变了。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许的确有一些人为因素存在,但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实力。假如我有第一名的水平,我就一定不会是第十二名。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次参加比赛之后,我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接着我就会去学习,去钻研。我想,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更有信心投入到下一次的角逐中。

  另外,无论干什么,失败是难以避免的。我刚才提到的两个遗憾实际也是失败。但当你被失败拥抱的时刻,成功也可能在等待着你。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计较外界的掌声,但要时常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迈出校门的时候,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说着平凡的话,做着平凡的事。但是,大学,我不曾碌碌无为!

(时丹丹 中文系 97级文秘班学生)

 

 

刘公祥

平民班长

 

    记得刚到师院时,也许是比较幸运吧,我被当时的辅导员周其生老师看中,让我先当一个月的班长试试。对我来说,这无疑是新鲜和刺激的。当时的我,所拥有的不是经验,不是能力,有的只是一腔的热情。凡班中之事,我大小全抓。学校里要发学生证了,我跑去拿学生证;要做运动服了,我会跑去拿式样;开运动会了,我会逐个问谁愿参加;大扫除了,我会准时出现在卫生区,和同学们一起,拿起锹或扫帚。当时我们班的卫生区是最难打扫的,至今我们能清晰记得那砖缝间夹杂的大量菜叶子和那条小道两旁长得深深的草,以及草面白色的方便袋。就在这块卫生区,我和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一起劳动过。一个月后,班级选举,我成功当选。说句实话,当时,我的内心很不平静,怕落选。好在同学们是信任我的,全班58人中,我得票数为54张。

  时间长了,自己和同学们就日渐熟悉了起来,胆子也大了一些,不再会因为走上讲台而紧张。几乎每周都有那么一两天的早晨会成为我露脸的时光。我有个习惯,就是将通知啦、安排啦等放在早晨讲。离上课只有十来分钟了,很多同学睡意朦胧,我会大踏步直上讲台,猛一转身:“大家请注意一下,有两件事说一下……”于是我会不断地发表自己看法,顺便夹杂着自己手舞足蹈的情形下,将事情宣布完。一般这时还会剩下几分钟,同学们都会知道我将干什么,那就是说一个笑话,引逗别人笑起来是我极愿干的事。随着上课的铃声,充满耳际的是全班同学的笑声,我相信当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好的,起码是睡意全无。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大二的下学期。我想,读通知或宣布事宜时,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站在同学们的立场上发表看法,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好办得多。

    大三上学期是我四年之中最不合格的时期。现在想起来,主要原因应该是没当上学生会的主要干部,虽然这在当时是我绝对不肯承认的。当时我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由事事全抓来个全盘皆抛。体育上的任务来了交给体育委员干去,卫生上的事来了交给生卫委员干去……自己反而觉得天经地义。多亏我班的一位同学提醒了我,至今我仍感激那番言语:“现在有的同学认为班级已不像班级了,说你不如下去算了。我说话你不会介意吧?我觉得你应当像以前一样……”语言是简单的,语意是明确的,同学们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谁的心中没有衡量的尺度?只要你付出了,别人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下去呢?于是我重新拾起自己已丢弃的事,重新为同学们也为自己而跑动双腿,而且更加细心,更加踏实了。真真切切地做实事是最有说服力的,记得当初由于上《计算方法》而需要买计算器时,鉴于单个买既麻烦又贵,最后决定由班级统一购买,买回来后,我曾连续三天往那个商店跑,或许跑去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某一位同学的计算器出了问题。

    我们班的学风之正是全系公认的。无论是四级通过率还是考研人数及考取人数均名列全院同年级首位。我们班的班干个个学习突出,十个班干有五位考取了研究生。记得当时有位同仁对我说:“你也拿点班长的魄力出来”。其实,何谓“魄力”呢?在这谁和谁都几乎平等的情况下,“魄力”应当来源于同学们的真心支持,要获得支持,学习成绩的好坏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自始至终都是将学习放在首位的,每年的文化课总成绩也都是全班前三名的,连续四年获过院一等奖学金,曾得过“仁清”奖学金。我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其实很多道理是很简单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做到。”学习也是这样,能努力,能坚持下去,相信就不会差。当然方法调节总得注意,如果我们将学习比作航船,成功比作彼岸的话,那么努力、坚持就是你不断挥舞双桨划向彼岸的航行,而航道就是你的方法,彼岸和自信就是你的动力。自信在很多情况下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设想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说一个班级是个整体,最实在的标准应当是让每位同学真真切切地感觉到班级的存在,我们班收取的班费是少的,经过全体班干部的讨论,曾收过两次,俱为十元。但我班却为本班的一位同学捐款捐了两次,每次也是十元。记得当初我在宣布这一事项时曾说:“如果我们班有人出现了困难而我们不去帮他的话,那么要这个班级干什么呢?”难道班级存在的理由只是便于管理?其实,班级存在的最根本目的应当是为同学服务。我们班自行组织的活动并不多,但只要组织了,参加人数必是过半的。最好是让每个人都参加,尤其是平时寡言少语之人。我的性格倾向于外向,这或许是我的长处,这也为我建立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和那些平时少语之人。

    我爱和同学们聊天,这是加强了解、加强关心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想使决定尽量正确,说话尽量得体的话,那么就得了解每位同学,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习惯,尽管这种了解未必全面,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我们无需刻意追求和别人交谈,那样大有“画蛇添足”之嫌,一切顺其自然就行。同寝室中的一位同学说我是“白道中最黑的人”,原因是我很多事情都干过:录像厅进过,排球场去过,扑克牌摸过,酒喝醉过……难道我们一定要将自己披上圣洁的外衣?难道班干就有很特殊的地方吗?难道我们不愿和广大的同学深深地融洽在一起吗?只不过掌握一个度罢了,超过了这个度,同学们将是火,而你呢,是水。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我相信自己的火烧了近四年。翻开我的留言册,最熟悉的字眼就是“老刘……”,我的年纪并不大,但“老”之一字,足见亲切。有位同学称我为“平民班长”,能得一“平民”称号,尚有何求?我想,或许是我平时干得多,说得少,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或许我的成绩较好,获得了他们的承认;或许是我和他们的私人关系较好,赢得了他们的支持。不管怎么说,我自己从未将自己视为班长,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中,谁能比谁特殊呢?让班长的头衔见鬼去吧,我们的角色应永远是平民。

(刘公祥 数学系96级本科班学生)

 

 

梁君

我是母校的窗

 

    离开母校已半年多了,我常在梦里回到那熟悉而美丽的校园,聆听恩师教诲,与校友们一同畅想人生。而每每想给母校恩师们写信时,总觉未做出任何成绩而无颜提笔。这次收到母校的来信,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在众多毕业生中,母校竟还能记起我,喜的是母校给了我一次向师长们汇报自己这半年来思想、学习、工作状况的机会。

    当我第一天载着“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巨大使命走进东南大学时,我就清楚的认识到在这所与母校有着差不多悠久历史的校园里(2001年是东大百年校庆),安徽籍的学生不多,安师院的校友更是廖若星辰,所以我不仅仅是代表我自己,更是让别人了解母校的一扇窗口,因此我要求自己事事都要更好,不能丝毫为母校抹黑。

  但是东南大学毕竟是一个人才汇集的历史名校,不用说校史上那杰出的人物,就是我所在的外语系2000级研究生班里,另九位同学也都个个出类拔萃。他们大多来自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本科期间他们全部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其中还有数人取得了日语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等,而且他们还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他们大都各有所长,有的会弹钢琴,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打乒乓,还有的是网上冲浪高手。看着面前的这一个个出色的竞争对手,再想想那让我难忘的第一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上的一幕(全班十名同学竟只有我一人从未上过网,没有网址),我顿时感到了一种失落,我清楚而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与大家存在着课本知识以外的差距(当然不仅仅指电脑一方面)。但本科时的经历帮助我很快走出了困境。记得我刚进安师院时,多才多艺的同学比比皆是,有体育健将,有文艺通才,有绘画高手等,一时我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迷失了自我。后来我及时调整心态,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考入了院大学生记者团、大通社、系通讯社,还积极地向中国日报社投稿。如今当自己的一篇篇通讯稿被校广播站播出,当若干篇文章分别在《21世纪报》、《安庆师范学院报》、《英语天堂》等报刊上变成铅字,当若干篇文章分别在 各种类型的中英文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时,我重新找回了自信。现在我的专业是英语教材教法,四年师范院校的教育和实习的锻炼使我对教育事业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对教学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有着强于别人的领悟力和创新力。这使我坚信在导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我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做出一番成绩。

    我大概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地适应了新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我想这都得益于我本科四年参加学生会和班级工作的锻炼。记得刚进安师院时,我胆小害羞,在班上发言都会面红心跳,思路不畅,而系领导和辅导员信任我,积极地培养引导我,让我担任班级团支部组织委员、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当我热情十足,工作却没多大起色时,他们亲切地鼓励我说:“高涨的工作热情是最可贵的,而工作能力是在一次次锻炼中培养起来的。”而当我工作有了点成绩的时候,他们又给予我极大的肯定,授予我许多荣誉,“优秀学生干部”、“省级双优生”等,这一良性循环使我总是有着无尽的工作热情,而且胆子也大多了,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在这样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丝毫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为学习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同时由于工作缘故,我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所以当我来到东南大学,老师让我当班级党小组组长、学联办研究生会宣传部成员时,我欣然接受,因为这是我展示自己才能,扩大交际面的好机会,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工作完成得和在母校时一样出色。前不久,我部在学联办团委老师的协助下编排的舞蹈《大阪城的姑娘》在十 二月九日 “东大首届金智杯研究生文艺汇报演出”中荣获二等奖,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要去实现。我读本科期间,考研是激励我发展学业的源泉。考研的经历教会了我要相信自己,要给自己机会,“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二外和计算机是我的弱项,但我要在明年参加全国法语四级考试和江苏省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我想考研过程中所磨炼出的韧性、耐性和不服输的劲一定会助我一臂之力。

    在这短短一学期中,我一次又一次强烈感受到四年本科生活的锻炼对我人生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所以,亲爱的校友们,请珍惜你们宝贵的大学时光,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梁 君 外语系96级本科1班学生)

李清源

一个和八个

 

    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说我们寝室是成功的,取得了令别人羡慕的成绩。在学习上,我们寝室八位成员全都拿过奖学金,其中五人通过了外语六级;在六位考研的室友中,三人取得了成功。工作上,我们寝室积极参与和组织班、系的活动,多次为集体赢得荣誉。思想上,我们积极追求进步,全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系党校毕业,在本班的八位党员中,其中四人出自我们寝室。在这次双优毕业生评选中,我系的五位双优生也全是我们寝室的成员。面对这些成绩,很多同学都会问:“你们寝室怎么会取得如此棒的成绩?”这里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在于我们有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我们独特的508寝室氛围。

  从大一起,我们寝室就保持着浓郁的学习气氛。这种氛围的形成并不在于外在的压力,而主要是为寝室成员相互间的潜移默化。八位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四年中,我们都是在有意识地学习他人的优点。例如,大一时,我们寝室有的室友做事很有计划性、紧迫性,老师布置作业后,立即去查阅资料,也有人办事拖拉;有人每天早起读书,也有人恋床贪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处之后,大家都明显地感到这些学习和生活习惯孰优孰劣,于是自觉地去纠正或改进。不爱早起的那位室友就曾这样说过:“看你们都起来看书,我怎么也躺不下去了!”考试时,我们是以考出好成绩为目标的。大家相互竞争,共同努力,一次考差了,下次又会赶上来。在这种良性竞争意识的驱动下,我们八个人的成绩四年里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好成绩的取得是努力付出的结果。课堂上坐在最前排的总是我们寝室的成员,每天晚自习走得最晚的总是我们寝室的成员。自习结束后,每晚临睡前走廊路灯下也会有我们不倦的身影。

    竞争的同时,我们也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在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共用考研资料,互相交流考研信息,共同讨论答题方法,互通有无。当我们疲倦、松懈时,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聊自己的兴趣爱好,聊自己的亲朋好友,聊自己曾经历的和即将经历的,彼此从中得到放松、鼓励。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放假在家就没有多少主动学习意识,但一回到学校,一踏进寝室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危机感,还有相互鼓励所恢复的自信。一位室友说:“如果把大学四年比作长途赛跑,我总感到后面有人推着我,前面有人拉着我,一刻不停地跑了四年!”她的话代表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就是这样相互携手,共同前进的。

    在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学生活中,学习上的相互竞争,相互激励是主流,但也不乏温馨的生活气息,“卧谈会”是少不了的。我们也常结伴出游,甚至相互传授织毛线的技巧。当室友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总是最先伸出援助之手。一位室友不慎将1300元学费丢了,我们寝室人率先自觉地为她捐款,以解燃眉之急。在紧张的考研复习阶段,两位不考研的室友主动承担了寝室卫生工作,整整一个学期,从未抱怨过。这些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难忘。室友们能如此默契,是因为我们相处,珍惜这份缘。四年来,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学生活始终以学习为主旋律,但学习并非生活的全部。良好的学习成绩,能让我们积极参与各种学生活动而无后顾之忧,丰富的课余活动又让我们学得轻松。我们寝室的大部分成员都在班、系或院担任学生干部,如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学习部部长、女生部部长、邓研会会长等,曾参与、组织过多项学生活动,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 1361大型社会调查活动、政法经济系手工艺品拍卖会、文化书市、女足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都有我们寝室成员的辛劳与汗水。

  我很庆幸我能在这样的寝室里面度过美好的四年,我也深深地以我们的寝室为荣。因为我们寝室所取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班同学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而这正是我们政法经济系96本科班全体同学努力学习,致力于完善自己的动力之所在!如果说良好的寝室氛围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寝室建设可以说为我们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我想我们寝室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偶然的。在我们寝室里总有一股特殊的气氛,推动着每位室友努力,再努力。这种气氛对我们而言像春风之于小草、像雨露之于鲜花。正如好的班风、校风可以造就一个好的班级、学校一样,我们良好的寝室风气也造就了每位成员刻苦努力,拼搏上进的人格品质。对我们而言,寝室象家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寝室又像摇篮一样,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一个起点。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小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例子吧!于是,我常想,我们安师院不也可以看作一个寝室吗?大家同顶一片天,同踏一方土,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受他人的影响。那么,就让我们起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吧!在全校数百个寝室中,我们寝室也许是特殊的,我也相信其它的寝室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只要能将寝室像家一样营造,像摇篮一样营造,我想大家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把四年来一直激励我们八个人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功源于自我努力和相互关爱!

(李清源 政法经济系96级本科班学生)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行政楼北6楼617 联系电话:0556-53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