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母校的窗(第一辑:为校友喝彩3)

作者:招生就业处 时间:2006-12-23 点击数:

<> 谷寿平

<> 首先是当个好教师

<>1.19733月,我从安庆一中高中毕业。当年以全市毕业生选拔考试第二名的成绩分配到安庆七中任教。任教期间,一直担任班主任,后又兼任年级组长、团干,曾被评为安庆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物理系,19821月又分配到安庆一中任物理教师。在一中从教的18年中,我先后任物理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19979月开始担任安庆一中副校长。

<> 我是1982年元月10日到一中报到的。当年,刚分配进一中的毕业生是没有资格带高中班的。但由于我在师院毕业时成绩优秀,又有上学前在安庆七中任教五年的经历,有幸能够担任高一年级一个班的物理教学。

<> 当时师院物理系的老主任和一中当年的校长都对我说:“进一中,首先要站稳脚跟”。我也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一有时间就去旁听当时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他们也经常听我的课,给了我许多好的批评和建议。一中的老师知识和能力素质都很高,他们看待一个老师的眼光也很挑剔。第一年下来,我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不错,但他们认为,一年教得好不算什么。第二年下来,学生成绩仍然不错。有的老师就说了,“咦,谷寿平老师还可以”,但是,他们仍然持怀疑态度。在第三年,我再次以优秀的教学成绩向一中老师们证明了我的能力,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认可,终于使自己在一中有了一席之地。

<> 2. 去年,我去安徽师范大学学习了三个月,在省里又培训了一个月。在这以后,又去加拿大多伦多考察学习二十多天,除夕才赶回来。

<> 这些学习和培训都是很有收获的,特别是在加拿大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语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别看我四十岁的人了,外语还是要学呀!其实,不只是外语,其他知识也要学。做为一名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现在不是提倡终身学习吗?确实如此啊!你每一次学习的新知识都是你下一次成功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要想有大作为是很难的。

<> 这么多年来,我记忆最深的仍是在安庆师范学院期间的学习,我非常珍惜那样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师院的四年学习,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时的教学条件很差,但我还是认真地去学。就是到现在,大学时代的那些课本,我还是经常翻着看看的。不学不行啊,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学习,你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然,“允许你犯错误,但不允许你浪费时间”,错误每个人都难免,但时间的浪费是可以避免的。你看我平时走路都是急匆匆的。路上经常碰到同事问我,“你有什么急事吗?”我说:“没有哇!”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我觉得时间是一点一滴挤出来的,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抓紧时间充电,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3.除了一中副校长,我还是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从1996年以来,一直是市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理、化、生学科组组长。

<> 但我始终认为教学是第一位的,我首先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校长、理事长或其他的。虽然我现在主管学校的教学、教研和财务工作,但我主要精力还是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上。这些年来取得的一些成就也主要在教学和教研上。

<>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多届多人次获省一等奖,我也因此先后三次被省教科所和全国物理竞赛委员会表彰,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这么多年来,我所教班级的物理高考成绩从未出过全省前三名。特别是在1996年高考中,在物理试题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我班上一个学生考了满分,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满分,这实在让我高兴。

<> 在教学研究方面,我是安庆市“高中教学大纲和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曾先后五次受聘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编写教学参考书的工作,是省级科研课题“后进生转化”和市级科研课题“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校园网络优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主要组织者,是国家级课题“创新教育”省课题组主要参与者。这些年每年都有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199811月,我自己设计制造的教具在全省还获了个二等奖。20004月,我组织研究的“四网(计算机校园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教学评估网、广播电视网)合一”校园网络技术开发成功,获安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省科技进步奖。我从1999年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010月,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

<>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成绩是有的,但奋斗的过程也是艰辛的。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在夜里12点以前睡觉的,有时连做梦都在解题。特别是冬天里,有时为了赶一份材料熬夜,往往到起床上班时,被窝还没睡暖和。

<> 我对我儿子一直有一种歉疚。在家庭生活中,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由于我爱人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我工作又很忙,别人家的小孩都是一岁才进托儿所,我孩子出生才三个月就送进了托儿所。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儿子已经不象其他小朋友那样哭闹了。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被送去,最后一个被接回。到现在,我一直还记着他那时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爸爸,你能不能早点来接我回家?”

<>

<> 对母校和学友们说点什么?我就送学友们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希望学友们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祝愿母校明天更美好。


<> 罗 伟

三尺讲台写春秋

<>在桐城中学的校园里,40岁的罗伟度过了近20个春秋。一批一批的学生走进了桐中又走出了桐中,走进了高等学府,走向天南海北,而罗伟却矢志不移地坚守着三尺讲台。一支一支的粉笔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了,化作白色的粉尘落满了双鬓,但看着学生一个个高大起来的背影,他在疲惫中感受着为人师长的甘苦与快乐。

<>1982年春,罗伟刚从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分配到桐中时,学校就把高一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交给了他,这种信任在当时这所省重点中学是少见的,他深感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也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一心扑在教学和学生身上。看着那些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生,他没有讲大道理,更没有板着面孔去训斥他们,而是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召他们。清晨,他早早起床带着学生们一起跑步锻炼,晚上他跟学生一起上自习,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教室。然后再回去备课,批改作业。白天他除了上课,就是听老教师的课,或是在实验室做准备实验,天天如此。几年下来,同事们、同学们都感叹罗老师瘦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罗老师的课是越上越棒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他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就以化学单科平均第一、全班同学100%升入高等学校深造的优异成绩折服同行,在全校乃至全县引起轰动。

<>罗伟并没有因为取得这一成绩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以此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教研、教书育人中。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引导棗探究”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个性特色,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付出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回报,连续13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年高考化学人均分在省内重点中学名列前茅,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东华杯”、“化智杯”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东华杯”四连冠,“化智杯”特、一等奖的前三名和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省一等奖10名,二等奖37名的好成绩,其中段路明、汪永辉两同学免试进入中国科大,姚刚同学高考化学满分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罗伟在刻苦钻研教材、埋头教学的同时,不忘教育教学研究。他深知,改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习教育理论,变革教育观念做起。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其中《化学教学如何转向素质教育》一文在全国教育学会上交流并获二等奖。他还参与编写了《高三化学单元自测与解题》、《化学学习指导》、《高中基础训练》等书籍,其中《高三化学单元自测与解题》一书获安庆市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三等奖。

<>罗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在受到同行和学生的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曾先后30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其中,19875月被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七五”建功者二级奖章;19994月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011月被省教育厅聘为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 面对眼前的荣誉,罗伟说:一切的荣誉对他而言,只是扬起的鞭子,催人奋进。

<>

<> (金根山采写)


<> 庞定亚

给新世纪一颗爱心

<> 庞定亚,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62年出生,1984年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

<> 从教16年,庞定亚在三尺讲台上饱蘸自己的青春热血,写就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

<> 1. 走访庞定亚的亲属、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他的心都在学生身上”。

<> 19877月初,庞定亚的母亲身患重病被送上手术台,就在这慈母最需要爱子的时刻,庞定亚在那里?他正带着几十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备战高考,无暇前来守候在手术室门口。只有夜晚,他才通宵在病房,把一片孝心献给老母。

<> 19886月,庞定亚办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当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妻子期盼与他共赴蜜月旅程的时候,庞定亚在哪里?他在讲台上,在实验室里,在他最关爱的学生中间。难怪庞定亚的妻子常跟人说:“定亚偏心眼儿,总是偏向学生一边”。

<> 198912月的一天,庞定亚的妻子临产之际,羊水早破,痛得在家里打滚。此时他又在何处?他在组织学生的一次活动,他在苦口婆心地说服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别人的孩子醒悟了,而庞定亚的孩子却因抢救失时而夭折了。

<> 学生有难处时,庞定亚总是即时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一次,一个来自乡村的孩子病了,再加上思念亲人,不觉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庞老师来到学生宿舍,问明了病情后,立刻跑到街上为他买药,不一会儿,又带着同学们来看他,给他带来水果、奶粉等营养品,让这位学生深深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得到庞定亚关心爱护的学生又何止他一个呢?某重点大学的一位学生至今还念念不忘庞老师的一次家访。那是一个新年的第一天,这位学生身患乙肝在家养病。病痛的折磨使他对前途丧失了信心。就在新年的鞭炮声里,庞老师乘车赶了一百多里路来到了他家。一阵惊诧之后,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庞老师坐在床边那轻声的问候和一句句温暖激励的话语犹如一股春风,重新鼓起了这位学生的生活风帆。

<> 为了学生,庞定亚不仅投入了难以计量的时间,还投进了他的全部身心。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他的工作,绝无夸张之意。十六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他熬了多少个通宵,同事们看得见,三十多岁的他已是“早生华发”了;他的学生更不会忘,原本十分健壮的庞老师一次又一次晕倒在讲台上。

<> 那是他第三次晕倒在讲台上的时候,当时他正在给学生授课。忽然两眼发黑身体慢慢软下去躺在讲台上,几十个学生“忽拉”一下围了上来,他们看到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劳累到如此程度,全都哭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庞老师醒了过来,看到自己的胸襟被学生的泪水打湿,这位铁铮铮的汉子竟也

<>泪水汪汪。他强打精神,微笑着对同学们说:“没什么,我只是休息一会儿,接着上课”。教室里顿时一片呜咽声。学生们被他们的老师彻底感动了,连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毕业时,这个班的学生100%升入了本科院校深造。难怪他带过的学生都说:“庞老师不仅教我们如何求知,更教给我们如何敬业、如何做人”。

<>

<> 2.庞定亚当了十二年的班主任,他的德育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庞定亚看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是一门学问,绝不能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通过随意性掌握规律性。他摸索出来的“门道”是:目标的确定性,内容的稳定性,过程的可操作性。具体说就是建立一个为期二年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目标体系,以“五爱”教育贯穿始终;制定德育工作周、月、年实施细则。

<> 持久开展“五爱”教育,免不了要讲一些大道理,但庞定亚的大道理“常”讲而不腻,“大”讲而不空。他的办法算不上新鲜棗寓“五爱”教育于学科教育之中。他介绍祖国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讲述中国化学文明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时介绍我国化学科学、化学工业的新成就,坚定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努力的信念。他引导学生从爱同桌,爱老师,爱班级等身边小事做起,逐步扩展到爱校园、爱城市、爱祖国、爱人民。经过这样持之以恒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五爱”已在他的学生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 对于庞定亚的工作,学生家长们这样评价:“孩子进了庞老师的班,我们就吃了定心丸了”。庞定亚的说法跟这差不多:“把‘五爱’在胸的学生送进下世纪,祖国和人民也就吃了定心丸了”。

<>

<> 3. 庞定亚是教高中化学的,他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化学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受到同行专家、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大面积丰收的同时,庞定亚十分重视尖子学生的培养。他希望芜湖一中多出几个钟家庆,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诺贝尔。为此他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学生一进校,他就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他在班级成立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兴趣小组,并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跟学生一起选题,一同实验、研究、争论、探讨,使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及时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在安徽省第二届科技小论文、小制作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获得省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1991年全国“东华杯”化学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王宏根同学荣获一等奖、安徽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1993年他带的高三(5)班9个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6人获奖,获奖率达66.7%,居全省前列。1994年他指导的陈康同学又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安徽赛区一等奖。1995年,他辅导的学生有2人在安徽省高中化学奥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8人荣获三等奖。其中陈康同学在全国决赛中力克群雄,以理论考试第三、实验考核“优秀”的成绩入选“国奥”集训队。1999年他辅导的学生黄聪,经层层选拔,又一次以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 当一个班级的“尖子方阵”初步形成以后,庞定亚又要求“尖子”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力争打入“尖子方阵”,全班学生的总体水平就在这种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的情态中,不停顿的滚动发展中不断跃上新台阶。1987年,他带的首届毕业班,以100%的升学率,90.2%的本科率,75.6%的重点率创芜湖市升学史上的最好成绩。96届他所带的毕业班更是身手不凡,全班学生100%达本科线,97.6%达重点线,其中陆新征同学以697分的绝对优势摘取全省高考理科状元,为芜湖一中再创新的辉煌。

<>

<> 4.庞定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成绩不小,获得的荣誉也不少。

<> 19896月,共青团芜湖市委授予他“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 19899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市优秀园丁”称号;

<> 1990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安徽省德育工作优秀教师”称号;

<> 1992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省劳动模范”称号;

<> 19934月,芜湖市教委授予他“市教坛新秀”称号;

<> 199410月,被评为芜湖市首届“江城十大杰出青年”;

<> 19954月,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并赴京参加劳模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199610月,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授予他“为清华大学培养输送最优秀学生奖”;

<> 199612月,芜湖市委确定为他“实践精神文明的榜样”;

<> 19979月,省教工委、省教委、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他“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 19988月,应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受到江泽民等七位常委的共同接见;

<> 19995月,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授予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 面对成绩和荣誉,庞定亚总是说:“这只能说明过去,背着这些东西到下个世纪,不累趴下才怪呢!”他清醒地看到,到下个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要想轻轻松松进入二十一世纪,光甩掉包袱还不行,还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他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摸索出的“愉快教学法”,让学生们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活,记得牢”。他充分利用靠近高校的便利,经常向专家学者请教有关问题。他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惜赶几百里路去听一位中学特级教师的公开课。最近,他又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使自己专业理论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 庞定亚,面对新世纪和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在思想、知识结构、经验能力等各方面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从庞定亚身上,我们一定会看到新一代教育家的崛起。

<>

<> (据《芜湖日报》、《青年教师导报》有关报道改写)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师范大学龙山校区行政楼北6楼617 联系电话:0556-5300567